我们做蜗牛电视这个项目,整个核心是围绕电视节目延展开的,在电视节目的载体上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尝试,中间有些比较成功的特性,也有些不成功的特性。
盐科技注:作者李峰为智慕时代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该公司代表产品(app)有“蜗牛电视”和“推事本”。
【李峰/盐科技作者】 蜗牛电视是我们创业后做的第一个项目,做了近三年,是一款视频聚合手机应用。虽然项目最终close掉了,但回想起那段经历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源起
2009年5月份,我们几个分别在腾讯和华为工作的好哥们儿,聚到一起聊天。当时丁俊晖特别火,拿得了斯诺克全球锦标赛的一个很好的名次。大家就聊到说,斯诺克这种比赛对于国人来讲相对还比较陌生。大多数人是因为里面出现了一个中国人,打的还不错,才关注这个比赛。但斯诺克的规则具体是什么样的,看点在哪里,这球为什么精彩,这球为什么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当时我们觉得,电视这样的媒体对于观众来讲,是一个单向的媒体,跟现在的互联网不太一样。电视节目只能是,电视台放什么,你那边就看什么,解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观众没有什么选择权,不能互动。
这很像互联网1.0时代,没有进入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的阶段。但是从互联网来看,网站最终有了搜索引擎、SNS的出现。搜索引擎是人和机器有了交互,SNS是人和人有了交互。但盐科技作者觉得,电视好像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同时,电视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体,人人家里都有电视,电视的受众可能比互联网还多。但是,电视发展了那么久,除了电视硬件本身变得更大、更薄、更漂亮外,在内容和交互上,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我们当时就觉得:电视上面可能有一些发展机会。大家想到这个事情之后,互相聊啊聊,就有了一拍即合的感觉。
最早,我们最想做一个“电视信息助手”这样的东西,让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除了获得电视能给的信息之外,还能获得很多你想知道但还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体育比赛的规则,综艺节目的明星资料,电视剧上下集的剧情简介。
2009年最火的一个节目是《非诚勿扰》。那时候微博刚兴起,我们发现,每周六晚上放《非诚勿扰》的时候,新浪微博的活跃度会很高,热门话题里总有《非诚勿扰》。
电视节目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载体,人们会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去讨论交流。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东西除了是“信息助手”之外,还是一个“话题交流的平台”。我们通过技术手段知道,这500人,1000人,同时在看浙江卫视的《非诚勿扰》,那么我们就把他们放到一个房间的概念里面去。大家就可以互相的交流。
所以,我们最早做蜗牛电视的时候,是想做电视“信息助手”和“互动助手”这样的东西。用户在看电视的时候,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和一起看电视的人交流。
这就是我们怎么想到要做蜗牛电视的。
我们当时抱的信念是,看电视这个事情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不是说有了互联网,电视就不存在了,有了互联网报纸现在还在呢。但是,看电视这个事情,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点事情,让大家感到越来越有意思。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也去和几家VC聊了聊这个idea最终,我们获得了一笔天使投资。
雏形
2009年7月份,我们几个人就出来做这个事情。我们最早从大家看电视时需要哪些信息考虑,我们做的第一个信息是“节目单”,这是最基本的信息。用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大概知道,现在这个节目过了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以前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中国电视报》,用户去订的成本有点高,而且不是最方便的办法。
节目单完全可以被整合到我们的app里面去。 当时,我们找了国内一家做全国电视节目单的企业购买了电视节目单数据源,全国各个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单它这里最全面。
我们找到了他们,从他们那里买节目单。盐科技作者觉得,一定要拿到最准确的数据才有用,因为节目单这种东西,有跟没有会有蛮大差别。有但是不准,那还不如没有,这样会误导观众,观众用了几次不准就不想用了。节目单一直是我们产品的功能之一,我们还投入一定的编辑人力手动审核和修改不准确的节目单。
另外就是“百科性质”的信息,这个百科除了节目本身的百科外,如果是影视剧可能涉及到导演、演员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其他作品。
我们发现有一些信息在互联网上是零散存在的,比如说一些明星的资料,我们就用机器去采集,采集过来之后我们分门别类,整理好。有些信息机器很难采集与整理到,所以,当时我们也有一些人工编辑在做这个事情。我们想的是,你看这部电视剧可能蹦出来想了解的信息,我们让你打开手机的时候都能找得到。
更衍生一点的信息,我们后面出现了很多。像闯关答题类的综艺节目,我们加入了很多互动性的信息。比如,节目里的一道题有A、B、C、D 四个选项,选手在那里紧张作答,我们将这个选项实时的放入我们的手机屏幕上,用户可以试着答一下,这样用户有了临场参与感。
从一开始的静态信息,发展到了一些动态信息,后面我们还有了直播间的概念。观众在看一些娱乐节目的时候通常会很嗨,但是只有看同一个节目的人,才能体会到共同的嗨点在哪儿。所以,我们就会把看同一个节目的人放在类似于直播间一样的地方,这里大家的嗨点就很一致。有了直播间的概念后,大家就可以在里面聊天、发语音、发表情等,有一些这样的小互动。
这些就是我们围绕人们看电视时对信息需求,做的一些拓展。
成熟
除了信息之外,我们想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可能会越来越少的去看电视,很多人不太愿意打开家里的电视机,而是直接抱着电脑看电影、美剧、韩剧。但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我们期望找到更加轻松方便的方式来满足大家这种需求——视频聚合。
当时各个平台有开放API,资源可以调用。我们通过API 调用的方式,不在我们的网站上面放他们的视频,也不在我们的网站上面存储他们的视频,非常类似于搜索引擎,只是帮用户把超链接索引好。
比如,这里有《生活大爆炸》,用户根本就不用去care 他点的这一集是调的哪一个源,我们自动去监测,如果一个视频有多个源的话,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A源不流畅,我们就会把视频切换到B源。另外,我们当时做了追剧,用户可以追《生活大爆炸》,可以追《破产姐妹》。不管哪个网站第一时间更新了,我们马上提醒他。
这些东西用户非常喜欢。盐科技作者觉得,用户的喜欢有如下原因:第一、他不用费劲去想,今天是要去优酷还是搜狐看;第二、他不用每天想着片子更新了没。追美剧的人很多都有这种体会,要去等字幕组,美剧有一个“生肉”到“熟肉”的过程。我们把它做成自动化的,手机就是最贴心的提醒专家。
在用户播放平台上面,我们也做了比较多的尝试。
最早我们做了安卓和iOS版,当时有一个蛮大的矛盾是手机性能普遍比较差,播放视频会显得比较卡。我们想让用户除了在手机上看外,还能在电脑上看。
当时我们发现了一种很新颖的方式,源自于硅谷的一家公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陆PC。现在大家很熟悉的网页版微信就是这样登陆的,但当时还没有网页版微信。我们这个功能出来之后,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后面,我们还做了PAD版和电视盒子版。有一些盒子厂商来找我们合作,让我们做这样一个版本,预装到他们的盒子里面去。深圳那边有很多的盒子厂商,比如,开博尔、美如画、海美迪,他们做的很早,现在也还在做,只不过是没有小米的名气大。
蜗牛电视刚出来的时候,国内用户下载软件的渠道还是比较受限的,基本上就几大分发市场:安卓市场、机锋市场(当时还蛮有名的)、安智市场等,那时候产品也不多。我们和这些市场有过合作:首发,广告位或编辑推荐,为机锋、安智市场论坛里的活动提供奖品,鼓励用户下载我们的产品。
2012年7月蜗牛电视获得了豌豆荚设计奖,为用户的增长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其它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用户的下载与评论。在安卓市场、应用汇、360手机助手等这些第三方渠道里面,我们基本上是视频类里的top 10-20, 所以每天用户的自然增长量也是蛮大的。从2009年7月开始到2013年5月结束,蜗牛电视累计获得1000多万次的下载,400多万的注册用户。
我们做蜗牛电视这个项目,整个核心是围绕电视节目延展开的,在电视节目的载体上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尝试,中间有些比较成功的特性,也有些不成功的特性。不成功的比如,我们在聊天室里做了语音聊天,当时微信刚刚崛起,人们觉得语音是一件很潮的事情。后来,我们发现不太适合,因为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不喜欢用语音聊天,人们更愿意打字聊天。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