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时候,用户一次性说不清他想要的东西,更多说的是他现在遇到的困难。我们觉得这种IM的方式很好,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向用户去问,去了解用户到底哪里有困难。

(盐科技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金涛/盐科技实习编辑】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天时、地利、人和。智慕时代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慕时代)联合创始人李峰,用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创业这件事。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李峰对天时、地利、人和的体会更深。他们曾打造过一款拥有400多万用户,获得经纬中国投资的产品蜗牛电视,但最终因为天时不好,草草收场。

而现在,他们正在全力打造另一款产品推事本,进入到团队协同工具领域。这一次,他们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吗?

 

再次创业

智慕时代团队是20097月聚集到一起创业的。四位联合创始人都来自于腾讯和华为,他们是大学同学或是早期的同事。

20135月,智慕时代团队带着遗憾停掉了做了近3年的蜗牛电视。产品最终虽然没有成功, 但对他们来讲意义蛮大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李峰还是欣慰地告诉盐科技记者,这两三年看起来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但是,让我们这个团队磨合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李峰说,现在他们团队特别好的一个状态是,想清楚做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很快把它做出来,并且做出来还比较靠谱。

在思考接下来做什么产品方面,他们体现了成都的生活方式,去喝茶进行头脑碰撞。他们也尝试过几个产品,例如,陌生人社交应用彼友彼友slogan(口号)是: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但是李峰说,产品出来到用户那里之后,则变成了一个话题性软件,大家更多联想到的是一夜情。

考虑到彼友这样的产品可能昙花一现,他们并没有让这个产品持续太久。它核心的驱动是人们的猎奇心,而猎奇心可能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很快消失。这种产品可能会爆发式的增长,也可能会爆发式的衰落。李峰告诉盐科技记者。

最后也是在喝茶的时候,智慕时代团队聊到,他们从创业开始,就用过很多团队协同工具,甚至用过一些实体的工具,比如,进度墙、燃尽图等,他们感觉用起来都不是很顺手。

他们从2009年开始,用当时在国外蛮流行的团队协同工具Zoho但我们发现,它建立任务和追溯任务很麻烦。建一个任务通常要五六步,你要给这个任务分配各种各样的属性,任务属于哪个群组、截止时间、重要程度、状态等。你建一个任务花的时间蛮长,而且考虑的问题蛮多。你要去追溯这些任务的时候,操作也比较麻烦。李峰说,每天工作中的任务不都是这么复杂,有些只需要简单的提醒一下时间、什么事就好了。

但是你每建一个任务,都要完成这一套完整的流程的话,你慢慢对这个东西就不太想用了。

当时我们用Zoho,觉得各方面都很不错,但就是功能太完善了,有时候这个任务花的时间还不如我建任务的时间多。毕竟你是为了提高你的效率,才去做这样一个事情,但如果你做这个事情,本身就很耽误你做事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用了1年多的Zoho,李峰他们感觉用起来不太顺畅,恰好遇到微软收购Yammer,然后就开始尝试YammerYammer 是通过人组织的,每个成员在里面,能看到对方职位,负责什么的,它的主界面很像微博。

“Yammer对任务的管理偏弱一些.比如,我们今天有了一个idea,两三个人进来一起讨论,讨论完之后,这个idea哪一部分是可行的,哪一部分是不可行的,可行的部分怎样交给另一个人去搞定,这套东西在Yammer上面会非常复杂,但又可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

在用了半年之后,Yammer基本上就变成了智慕时代团队内部资料的分享平台。谁看到什么好的东西就发到Yammer上去,因为它像微博一样发起来很容易。

在用了很多类似的工具之后,李峰他们就想,既然这些东西不太好用,那何不自己来做一个呢?

我们想做的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做一个能真正满足我们小团队用的东西,而且够用就可以了,将不需要的东西全部砍掉。

当李峰他们想要去做这样一款团队协同工具的时候,就停掉了之前的几个尝试性的项目,并于20137月开始全力打造这款产品。

 

打磨产品

20139月份,他们发布了测试版。

最早的测试版,我们的思路是:先有人,人和人有一个群组的关系。拿我们公司来举例,我们公司有几个人是负责运营的,有几个人是负责前台开发的,有几个人是负责后台开发的。那自然而然,做前台开发的应该在一个群组里,讨论一些前台开发的问题。做后台开发的会形成一个群组,做运营的也会形成一个群组。我们最早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觉得应该先有人有群组,然后不管是任务还是文件的共享,都基于这个群组。所以,我们最早的版本是你必需建立一个群组,然后把和群组相关的人邀请进来,再去聊天,给他们分配任务。

测试版本推出不久,他们便发现,他们想的角度好像和用户思考的角度不太一样。一个普通用户,他下了我们的软件之后,需要建一个群组,还需要邀请一些和群组相关的人进来,这时才可以聊天、分配任务、共享文件。上手的门槛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太高了。说到这里李峰表现得有点无奈。

最早使用推事本的都是个人用户,而不是团队用户。如果是团队进来的话,群组自然而然就有了,不存在门槛。很多个人用户还来不及体验团队协同的精髓就走了。

后来,他们对推事本进行了改版。原来进到首页之后,用户看到的是群组,现在进去之后,用户看到的是任务列表,你今天要去搞定的事儿就摆在这儿。而建立群组成为了可选项,不建群组,它是一个任务管理工具,建了群组,它就是一个群组的协同工具。

这时候我们发现,新用户进来上手的门槛低多了,至少用得起来。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东西是真的方便,才可能去建一个群组,拉他的同事一起用。

当初智慕时代团队做推事本的原因是现有的产品不好用,而现在为了做到推事本好用,他们选择倾听用户的声音。

这个声音主要不是来自应用商店上面的反馈,而是来自推事本软件内部,因为推事本本身带有沟通功能。应用商店上面,用户才去下载软件的时候,很难对一个软件有很深刻的评价。

推事本内部有一个叫客服小梦的客服账号,每个注册用户会默认和客服小梦形成好友关系。用户对软件有抱怨或建议,通过软件沟通是  最方便、最快的。我们觉得用户打开一个收集建议的网址,做一个调查问卷的方式都绕远了。

虽然现在的用户量还不是很大,但李峰他们觉得,推事本有蛮大做头的一个原因是,每天能收到几十上百条用户的反馈。这些反馈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用户真正在意你,才会给你发这样的信息。如果用户觉得不好用,直接就走了。

有很多用户提的问题比他们想象中的专业、针对性强。

用户有时候会说,一些任务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因为完成了前面的部分,后面的又没完。但这个任务又挺大的,如果拖俩礼拜还没有完成,老板肯定会骂,但其实他已经做了挺多的。李峰告诉盐科技记者。

我们从中发现,用户需要的其实是子任务。有的任务比较大,用户希望能把它拆成更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也可以单独被完成,单独提醒。同时,用户也希望让老板知道,他在完成一些颗粒,而不是什么都没干。我们觉得子任务这种东西确实是需要的,就在1.3.1版本里加了子任务这个概念。

用户提的建议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议李峰他们都会采纳。

对于普适性的问题,他们会优先解决。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多用户都在反映,建一个任务之后,希望不用每天都建同样一个任务。那么,我们就做了重复任务的功能。你可以在建任务的时候选择按天重复,按周重复,或是按月重复。

而对于一些个例反馈,他们可能就会先放一放。比如,有的建筑行业的用户,希望我们支持CAD软件的格式预览。这个东西实践起来会非常的难,也确实是个例。

有时候,用户一次性说不清他想要的东西,更多说的是他现在遇到的困难。我们觉得这种IM的方式很好,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向用户去问,去了解用户到底哪里有困难。

9月份推出测试版到现在,推事本经历了6次打磨迭代,产品在界面、逻辑、交互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推广与盈利

推事本外,智慕时代做的产品都是面对个人用户的,而推事本最重要的用户是团队用户。因为习惯了个人用户,所以在产品推广的初期,他们还是按照个人app的常规推广方式。例如,应用市场首发、搜索引擎推广、ASO优化等方式。结果推广效果不如之前做的产品。

我们也进行了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团队协同工具与市场上个人娱乐或沟通应用的受众不同。普通用户主动去下载一个团队协同工具的动机不强,而真正的目标用户寻找软件的渠道也和个人app的曝光渠道有所区别。据此,我们也对产品宣传和推广的策略重心做了一定的调整,现在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

有了前面的教训,推事本走的要小心一点了,他们正在尝试和一些创业咖啡合作。

线下推广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比如,他们尝试过印制一批便签本,上面印有简单产品LOGO、下载二维码、网址,在成都天府软件园附近免费派发,而这里是西南地区聚集互联网创业者最多的地方。

这种方式的出发点:一、考虑到在成熟办公区域派发,可以快速有效的让产品信息触达目标用户;二、便签本相较于传统的DM宣传单页更加具有实用价值,不会变成垃圾污染园区环境。推广的效果比较好,当天就有不少团队来咨询和下载体验推事本。

李峰他们将推事本定位成三个版本:普通版、专业版、定制版。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就认为,这不是一个永久免费的软件。和蜗牛电视不一样,这个产品对稳定性的要求会非常高,永久免费是没有办法支撑它做下去的。对企业用户来讲,为专业版每个月付96元,也没有太大压力。

专业版和普通版相比区别在于,群组里多了消息一键转任务、成员任务完成报告、团队执行力变化趋势等功能。专业版群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团队协同的需求。目前推事本团队也在尝试为高级用户推出定制版。专业版和定制版收费是推事本的生存方式。

推事本能不能击中用户的痛点,能不能很好的活下去?盐科技会持续关注。

 

【盐科技:www.yankeji.cn 新浪微博:@盐科技  微信:yankejicn

话题:



0

推荐

盐科技

盐科技

22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盐科技(www.yankeji.cn)是“木桶创业服务”旗下子品牌。 盐科技——言科技,毫无疑问,我们是一家以科技为内容的媒体。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创业科技媒体! 但非常遗憾,我们不发通稿,不追热点,甚至也不见得会报道那些所谓的新闻。我们只想静下心来稍微做点事,解构创业公司的商业逻辑、解读创业团队的生产之道,做些对创业团队持续追踪的长线报道。 我们聚焦于创业者在趋势、转型、困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转折点,以及他们在此期间的兴奋与焦虑、荣耀与耻辱等对立统一的命运真相,并呈现他们的欲望、野心、手段、创造力,以及粗砺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的使命,不是关注当下暮气沉沉,但依然庞大的商业恐龙,而是寻找市场经济中未来的企业家和商业模式。作为未来的主流,他们一定是以最酷最in的形式出现在当下,又以个性自我、率性而为的姿态引领着消费的潮流。而我们的使命,就是找到他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