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任何角度讲,大公司总能进入你的领域。但是每年都有初创公司获得成功,最关键还是要看你是不是足够专注。不要整天想着大公司。”

     【杨旸/盐科技特约编辑】“O2O浪潮中如何解决闭环问题,并不仅仅是支付的问题,而线下验证的便捷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拿实体商户来说,市面上多种验证设备并存,卡券标准不能统一,这完全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李岩对盐科技说。

       第三方支付技术解决了移动端的支付问题,支付完成后的下一环就是权益验证。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谁敢于挑战解决交易体验的问题。能不能有一种通用的技术把他们都统一起来?

       2012年11月,李岩卸任了亿美软通公司CEO,开始他的第二次创业。在公司拿到营业执照的两天后,IDG资本确认了对李岩团队的投资,北京微智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微护照)启程。

 

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

      所谓线下验证,就是O2O的最终兑付使用环节。现在,在电影院或者团购火爆的餐厅,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消费者都挤在大厅里排队,有手机短信、有打印出的数字序列号、还有人举着手机寻找二维码。餐馆服务生面前五、六台POS机、二维码扫描器一字排开,外加一台登陆商家系统的电脑……快要焦头烂额。

      市面上的卡券管理应用(包括Passbook)清一色都是软件型项目,微护照则是软硬结合的典型。李岩告诉盐科技,“类似Passbook的卡券管理应用大多只是一个优惠券发放、或收藏管理功能;其后端是商家体系。而我们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是硬件终端提供商;二是要提供的是一个完整地解决方案。”

      微护照首先是一个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或者是一个叫做“微护照”的微信服务号。这个App看起来同一些卡券App没有什么不同,但里面似乎“没有内容”。

      App也只是微护照项目的前端部分。微护照的主要产品其实集中在后端技术,包括一款身份验证设备,在这才是李岩团队的核心产品。

      在微护照的办公室,盐科技编辑看到了刚刚出炉的3.0版产品,一款长度接近钢笔、很小巧的识读终端,并且有一个很酷的名字:雷音(Thunder)。

      有了前端App,再加上硬件验证设备,微护照就等同于一个数据交换的网络运营商。“有发卡发券需求的商家或机构,用我们的技术,在手机客户端上,或者Html5界面上都可以存储各种凭证、电子账号,即数据交换信息。”身份验证设备就是李岩所称“数据交换业务”的载体。

      11月23日,AAMA亚杰商会2013年度盛会召开前几天,参会嘉宾们收到了组委会的邀请,他们被要求在自己的微信中添加关注“微护照”服务号,然后发送自己的手机号码换取参会入场券,完整的签到过程仅花费几秒钟。

      这就是目前微护照身份验证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衍生使用场景,公司市场团队正在主力推广B2B服务。

 

市场需要一个第三方设备吗?

      尽管微护照的服务从电子凭证的发行、流转到核销全都涉及,但李岩介绍说,未来微护照的盈利模式将类似于第三方支付行业,即“按验证成功次数付费”。

      除了会议签到,团购网站发给你的验证码、微博转发抽奖抽到的二维码、兑换券上的密码.....这些电子凭证统统都是消费者随身携带的“权益”。当这些权益需要被消费时,就到了考验身份安全性、验证速度、以及便捷程度的时候。

      过去,O2O服务的电子凭证,不外乎以短信为载体的一串儿冗长的序列码和二维码两种电子凭证,受限于网速、验证速度你常能遇到文章开头提到“体验不佳”。不过,大多数验证方式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市场会需要微护照吗?

      李岩告诉盐科技,“我们是带着前瞻性进入这个市场上来的”。李岩拿电影院举例,他认为在这个市场电子凭证的消费规模最为明显,近年来电影市场的火爆养肥了电子票券市场,大多数人都能列举出一堆提供折扣电影票的商家,从格瓦拉、时光网、腾讯电影票。

      现实是,每一家发卡商都要发放一台专属的验证工具(取票机),再加上电影院线自己装备的各种认证设备(二维码扫描仪、数字序列码认证平台、还有输入数据码的自动取票机)。以格瓦拉为例,CEO刘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生产的第二代实体取票机的造价较高。据了解,从系统研发到硬件制造一台取票机的成本高达20000元,后续每年的机器升级、人工成本、零件更新都需要较高的费用。

      格瓦拉北京分公司的英先生在接受盐科技采访时介绍说,未来仅就北京地区铺设取票机的目标要超过100家影院,按照这个预期目标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假设每家院线铺设1台取票机,一次性投入成本将高达200万元。

      “这首先一种非常大的资源浪费,线下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绝对不是这样”,李岩说。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各家发券商在业务上是竞争关系,还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第三方认证设备。

当然有利之处是,如今的设备验证市场正在充分竞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先期的消费者和市场教育上将功不可没。从商业逻辑而言,O2O市场不断扩张的未来,必然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来控制交易成本。

      “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是消费市场的刚需,数据交换在未来的几年爆发。”李岩非常看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其实看到趋势的不只有李岩一个人,但为什么少有人动手做?在李岩看来就是一个字:难。

 

“磨刀”阶段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多已经实现了专业分工。例如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第三方标准的模式有迹可循。

      微护照同样是选择了产业链上一个超级细分的领域。然而难就难在,要实现不同电子凭证在一个统一平台上验证,后端的技术研发挑战太多。

      按照微护照的运营规划,再加上暂时资金状况比较好,微护照的团队给人一种“不着急”的做事风格。市场部负责人高珍毓女士告诉盐科技,微护照线下商户的拓展业务还未全线展开,“毕竟是硬件项目,用户体验是最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重心依然还处于产品研发的阶段,设计部门和工程师的反复测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李岩笑着对我们补充道,其实还是在“磨刀的阶段”。

      目前,微护照有一个十几人的团队专攻扫描器产品的后端技术。李岩拿起手中的智能手机,兴奋的告诉我们,手机上的陀螺仪、NFC以及声波功能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存储在微信中验证码,可能综合了多种类型的,二维码、数字码等,团队已经为他们开发的“混型通讯”技术申请了专利。

      不过,李岩坦言,后端的研发难度是前端用户很难想象的。一旦前端应用流程任何改变,后台技术都会随之变化,“比如说设备弯度、新一代设备的放置体验、怎么对MIC进行降噪处理、摆设的角度,高频声波、滤波等很多细节上的设计都是需要靠软件来进行计算的。这仍是我们现阶段的重点。”

 

“不要整天想着大公司”

      今年下半年,微护照更多的B2B业务围绕“验证”服务展开。据高女士介绍,目前已经有将近400多家电子商务和软件开发类合作伙伴正在和微护照洽谈系统嵌入合作。在商户推广层面,一个预期规模3000商户的测试网也正在搭建中。

      李岩透露,在前期产品设计阶段,他和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进行了邮件沟通,微信近似于一个I/O系统的产品本质,和微护照运营数据交换网络的思路非常契合。

      不过,创业者在共享微信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腾讯这个技术派的巨头竞争者。11月中旬微信团队在广州召开的合作伙伴沟通大会上,也小范围试水了通过公众账号实现会议签到、直播的服务。不过,据盐科技现场体验,目前验证方式依然仅有单一的二维码形式,而内容直播上体验尚佳。

      对于巨头竞争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李岩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从任何角度讲,大公司从总能进入你的领域。但是每年都有初创公司获得成功,最关键还是要看你是不是足够专注,还有一点因素就是人才。不要整天想着大公司,我们会正常的竞争,看谁有创造力,谁就能有生命力。”

话题:



0

推荐

盐科技

盐科技

22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盐科技(www.yankeji.cn)是“木桶创业服务”旗下子品牌。 盐科技——言科技,毫无疑问,我们是一家以科技为内容的媒体。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创业科技媒体! 但非常遗憾,我们不发通稿,不追热点,甚至也不见得会报道那些所谓的新闻。我们只想静下心来稍微做点事,解构创业公司的商业逻辑、解读创业团队的生产之道,做些对创业团队持续追踪的长线报道。 我们聚焦于创业者在趋势、转型、困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转折点,以及他们在此期间的兴奋与焦虑、荣耀与耻辱等对立统一的命运真相,并呈现他们的欲望、野心、手段、创造力,以及粗砺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的使命,不是关注当下暮气沉沉,但依然庞大的商业恐龙,而是寻找市场经济中未来的企业家和商业模式。作为未来的主流,他们一定是以最酷最in的形式出现在当下,又以个性自我、率性而为的姿态引领着消费的潮流。而我们的使命,就是找到他们!

文章